相信很多人還記得去年那個“英雄火鍋店”。開火鍋店的欒留偉,在帶女兒外出游玩時,聽到附近的永定河中有人呼救,他跳下水,和旁人合力救起三個小孩,又轉(zhuǎn)頭去救遠處的另一人。但因為體力不支,最終沒能上岸。犧牲時,他只有41歲。

欒留偉的事跡被曝光后,北京市民紛紛涌向他生前經(jīng)營的火鍋店,店外排起了長龍,店內(nèi)掛滿了市民自發(fā)送來的錦旗、書畫作品以及欒留偉的畫像,很多人吃完飯把錢壓到盤子下,默默地離開。人們在用這種方式,紀念一位凡人英雄。

1月7日下午,在“微力量·新京報第十八屆感動社區(qū)人物”致敬禮上,為救人犧牲的烈士欒留偉獲評“感動社區(qū)年度人物”。這是對他的再一次褒獎,是致敬英雄,也是告慰人心。在本屆評選活動中,共有11組候選人獲評“感動社區(qū)年度人物”,20組候選人獲評“感動社區(qū)人物”。

在人們的生活之中,并不缺乏感人的點滴、不凡的人物。在今年評選出的代表人物中,能看到很多令人動容的故事,它們就發(fā)生在我們身邊。

檢察官劉超穎,辦理未成年人案件13年,幫扶過100多位未成年人,成了很多未成年人的“知心人”和“領路者”;消防員王廣洋,休假時與家人路遇一場車禍,冒著汽車爆燃的風險,救出車內(nèi)5人;北京中醫(yī)藥大學研究生高穎筠,在萬米高空的飛機上,向突發(fā)疾病的外籍乘客伸出援手;北京聯(lián)合大學的大一新生焦柏銘,和同學一起勇救溺水者;79歲老人陳道崇,一生“愛管閑事”,因阻攔電瓶車上樓被推倒而住進了醫(yī)院……

我們感謝他們,我們更應該記錄他們——定格他們的事跡,提煉他們的精神,使之成為后來者的楷模、社會共識的指引,這恰恰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。

1月7日,新京報第十八屆感動社區(qū)人物致敬禮現(xiàn)場。 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


這也是我們堅持記錄感動社區(qū)人物十八年的原因所在。新京報第十八屆感動社區(qū)人物評選活動是由北京市委宣傳部、首都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指導,新京報社主辦的大型系列公益項目,致力于挖掘好、講述好北京故事,積極弘揚傳播正能量,為首都精神文明建設貢獻一份力量。

自2007年啟動以來,新京報深入北京各個角落,逐漸將觸角伸向全國各地,描摹出珍貴的普通人影像,記錄著時代里的不凡善舉。我們先后挖掘報道了600多位熱心公益、服務鄰里、傳遞善意的“普通人”,執(zhí)筆記錄下每一位“追光者”俯身躬行、盡職盡責的身影。

可以想象的是,這600多位“普通人”匯總起來,就是我們的時代群像。他們生活在一個波瀾壯闊的大時代,又在各自的崗位上發(fā)光發(fā)亮。是這些平凡人,讓煙火人間如此鮮活、溫暖;他們的步履,更是無數(shù)人和時代、家國同向而行的縮影和寫照。

正如開頭所提到的,欒留偉犧牲后,許多市民涌向他的火鍋店,英雄的精神在傳遞。其實在互聯(lián)網(wǎng)上也能看到很多類似的評論,“流淚讀完報道”“英雄不該被忘卻”“這些好人才是榜樣”等等。這些“微力量”的凝聚更是令人欣慰的一幕,越來越多的人在向這些微光聚攏,人們在這些模范身上汲取力量,同時人們也在接力,把善意、勇敢、擔當這些美好的品質(zhì)、人性的閃光,傳播向更廣闊的大地。

這個活動已經(jīng)舉辦了十八年,我們將再接再厲,一程程跋山涉水,一遍遍春風化雨,繼續(xù)去尋找那些平凡英雄,記錄他們的感人故事。我們相信,在今天這個激蕩振奮的時空場景之下,一定還有許許多多的普通人在辛勤耕耘、默默奉獻,將自己的人生志向匯入時代浪潮之中。記錄這些人物,也是為這個時代樹碑立傳,留下我們這一代人的精神坐標。

人人搭把手,英雄的身影便不會孤單,微小的力量也會變得磅礴厚重。最后,讓我們?yōu)檫@些了不起的普通人獻上掌聲,他們值得我們真摯誠懇的贊美;同時,我們也呼吁更多的市民、社團、媒體加入其中,讓我們一起用行動詮釋積極向上、樂于助人的精神品質(zhì),為人間大愛、社會正氣貢獻力量。

文/易之

編輯 彭沖 校對 付春愔